“妈妈训教团”志愿者符良玲(右一)在医院看望戒毒人员(左二)。(受访者供图)
“咚咚咚”,她轻叩门,门开了,她刚说明来意,就听到一声怒骂,“滚”,对方狠狠摔上了门。
作为禁毒宣传人员,这样的情况,她不知遇到过多少次。
她是机关女干部,是妇女工作者,是律师,是心理咨询师……在海南,有130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女性,加入“妈妈训教团”成为禁毒宣传帮教志愿者。
叩开戒毒人员紧闭的心门,引导他们重拾信心、回归社会,10年来,在“妈妈训教团”志愿者的努力下,3000多户涉毒家庭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支持。
在6月26日第36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志愿者,感受海南禁毒的“她力量”。
“觉得我们是来找茬的”
走访一线的过程并不顺利,要叩开戒毒人员的心门需要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今年近50岁的李某利,在海口经营一家装修公司,与人聊天时总是笑呵呵的。这样爽朗的性格,让人很难想到,多年前,李某利是名“三进宫”的吸毒人员。
“1993年,我在朋友怂恿下染上毒品,并持续吸毒10多年。”李某利回忆道,那段时间他异常痛苦,特别希望能重回正轨,但瘾一上来怎么也控制不住。一次次被欲望打败后,李某利坠落“深渊”。
如何将这些反复吸毒人员拉回正轨?2013年,海南省妇联指导成立了“妈妈训教团”,从省直机关、各市县吸纳女性志愿者组成巾帼志愿队伍,到重点场所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以扩充妇联在禁毒宣传和禁毒帮扶工作中的人手。
“吃苦受难的时候,大家总会想到妈妈。”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说,“妈妈训教团”里的志愿者,以“妈妈”“姐姐”的形象,陪伴、引导、帮扶戒毒人员,给予他们急需的温暖与关爱,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重返社会。
“妈妈训教团”资深志愿者符良玲,有着一头花白的短卷发,一双眼睛透过无框镜片看人时,总带着认真、包容的亲切意味。退休前,符良玲是海口市美兰区海甸街道办事处综治办副主任、禁毒办副主任。长期奋战在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一线,符良玲认为,对毒品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淡薄,是大部分吸毒人员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而吸毒人员不仅身体和精神遭受毒品危害,往往还承受来自亲友和社会的异样眼光,心灵备受煎熬。“要想帮助吸毒人员成功戒毒,首先要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感受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温暖。”她说。
2014年,符良玲加入“妈妈训教团”。近10年来,她与同事坚持走访一线,了解街道戒毒人员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健康状况。
但通常情况下,走访工作并不顺利。
“滚!”伴随几声辱骂,大门被当面狠狠摔上,类似这样遭受驱赶的场景,符良玲走访中经常遇到。“他们十分抗拒,觉得我们是来找茬的。”符良玲平静地说,最开始时心里难免不是滋味,但慢慢就想通了,因为她很清楚,自己所做的工作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不能就轻言放弃。
几年前,王某从强制隔离戒毒所出来后,按规定要到居住地所在的街道办禁毒办建档、尿检,可王某迟迟不来。符良玲让同事上门了解情况,同事回来后连连摆手:“玲姐,我不敢去了,王某说,再去就拿刀砍死我。”
没人敢去,但工作还是要做,符良玲决定自己上门。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符良玲在王某家门口一站就是一小时,离开前,她悄悄把禁毒宣传材料塞进门缝里。
终于在第四次,王某家紧闭的大门打开了。一名老人颤颤巍巍走出来,还没说上几句话,就无法抑制地大哭起来。符良玲这才知道,王某回来后,把自己关在家里,陷入了极度自闭状态,不愿与任何人交流,也不相信有人会真正关心他。家人因他的表现伤透了心,亦不愿家丑外扬。
符良玲当即答应老人,一定会帮助王某摆脱毒魔的控制,让他重新走上正道。几天后,王某主动来街道办禁毒办建档,并提出希望符良玲监督自己持续戒毒。
“戒毒人员对我们的态度往往会经历从抗拒、辱骂、驱赶、沉默到最后接受、主动寻求帮助的过程。”符良玲感慨,唯有满怀真诚与爱,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回归社会才是目的
面对不同戒毒人员遭遇的不同困境,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帮教方案
帮扶是手段,回归是目的。除了帮戒毒人员建立信心外,“妈妈训教团”志愿者还会想方设法帮戒毒成功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李某利就是受益者之一。
“从强戒所出来后,家人不信任我,邻居看不起我,不管走到哪,我都觉得无地自容。”用李某利的话说,那段时间,他甚至想到了死。
符良玲看着心疼,几次找到李某利谈心:“大家不愿意和你交往,是因为你以前吸毒了,为了买毒品还几次骗钱,伤害了彼此间的感情。你既然决定重新开始,就从现在做起,认真改造自己。”
在符良玲一次次的鼓励之下,李某利逐渐打开心结,也终于敢抬头走路。后来,他结婚了,在装修行业扎下根来,还获得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颁发的“戒毒励志徽章”。如今,李某利成了禁毒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康复帮教及毒品预防教育宣传工作,用自己的经历给戒毒人员带去鼓励和希望。
“‘妈妈训教团’还关注到吸毒者的家庭成员。”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说,因为父母吸毒,不少孩子被迫成为留守子女,这样的孩子更加渴望亲情。志愿者会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心理抚慰、爱心资助等一系列活动,为留守子女送去关爱。
父亲被送进强戒所那年,圆圆正在上高三。不幸的是,同一年母亲也因病去世,圆圆和上初中的弟弟只能依靠近80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圆圆的学习成绩原本很好,可接踵而来的家庭变故,让这个花季少女一度有了辍学的想法。
得知圆圆的情况后,“妈妈训教团”志愿者为他们申请救助金缓解生活压力,并安排正在戒毒的父亲与圆圆通电话,让她重新感受到亲情关怀。在圆圆参加高考前,志愿者还让父亲给她写了一封信,嘱咐她放下顾虑全身心投入考试。
令“妈妈们”欣慰的是,圆圆最终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弟弟也考上重点高中。如今,在当地妇联的相关项目资助下,圆圆顺利完成学业,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为让戒毒人员能回归正常生活,“妈妈训教团”志愿者们百折不挠地靠近、不厌其烦地奔走。没工作的就帮忙介绍工作、没对象的就当“红娘”牵线搭桥、父母生病的争取相关救助项目解困、闹离婚的积极调解……面对不同戒毒人员遭遇的不同困境,志愿者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教方案,让关爱帮扶落到实处。
10年间,志愿者们抚慰了一颗颗受伤的心灵,也收到了不少吸毒者家庭写来的感谢信。
“禁毒工作,霹雳手段不可或缺,但引导戒断人员重拾信心、回归社会也是应有之义,这也正是‘妈妈训教团’一直在做的事情。”在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预防教育科负责人陈永辉看来,“妈妈训教团”已成为海南禁毒人民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创新禁毒宣传帮教模式
13000多名“妈妈训教团”成员打造海南禁毒志愿服务品牌
平时工作忙,海南海地律师事务所律师吴丽就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妈妈训教团”的志愿服务,协助开展普法宣传、帮教工作。她说:“我希望能帮助更多人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避免因缺乏法律知识而误入歧途。”
心理咨询师丁芳也是“妈妈训教团”志愿者之一。她不仅为戒毒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还在“妈妈训教团”培训班授课,帮助学员掌握禁毒帮教的心理疏导技巧和方法。
如吴丽、丁芳一样,当下,越来越多女性加入“妈妈训教团”。她们中有企业家、琼剧演员、心理咨询师、法官、12345热线员等,她们发挥所长,在全省禁毒预防宣传等行动中奉献巾帼力量。
这些年,通过不断加强队伍数量、质量建设,“妈妈训教团”队伍逐渐壮大——从2013年初仅有海口、文昌两支队伍,到建立起19支队伍,发展出13000多名成员。
志愿者队伍壮大了,服务品牌效应也在不断凸显。据统计,近年来,“妈妈训教团”志愿者共编写知识问答题100余套、禁毒教案40多份、制作宣传展板8845余块、印发宣传资料1125万余份、张贴宣传画4万余张、建立69个“家庭教育微信群”,帮助更多群众了解禁毒知识、认识禁毒工作的意义。今年我省“护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妈妈训教团”志愿者多次深入家庭、学校、农村、社区和其他公共场所宣传,提升大家对未成年群体的关注度,呵护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
“‘妈妈训教团’已成为妇联的工作助手和服务延伸。”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说,“妈妈训教团”形成了具有海南特色的禁毒宣传帮教模式,曾被评为“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优秀项目”和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2020—2022年)毒品治理实践范例。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6月9日,在海口召开的全省禁毒三年大会战(2020—2022年)表彰大会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海南,禁毒工作一刻都不能松懈,要将禁毒工作置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局中统筹推进。
谈到未来,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妈妈训教团”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创新禁毒宣传帮教工作模式,让“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理念家喻户晓,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巾帼力量。
扫描二维码读读她们的故事
Copyright (c) 2010 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海南省妇女联合会 技术支持: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返回海南妇女网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红城湖路100号省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3号楼 琼ICP备1800130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