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海南省“两会”如约而至,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在“两会”上,不乏有众多女代表和女委员的身影,她们纷纷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建言献策。让我们一起聚焦两会,听“她”说!
中共海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海南省外事办公室主任 戴贞
今年海南两会期间,“大开放、大改革”成为热门关键词。1月14日,在政协第八届海南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通道”(第二场)上,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共海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海南省外事办公室主任戴贞,用“平台”“率先”“面对面”和“朋友圈”四个关键词,介绍了海南外事部门将在2023年围绕“大开放”重点做好的四件事。
“平台,指的是服务和利用好重大主场外交平台,深化国际合作。”戴贞说,2023年,海南外事部门将全力服务保障好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将其打造成为兼具亚洲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平台,继续办好“全球自贸港发展”和“对话海南”两个分论坛,推动构建全球自贸港伙伴关系,深化与东盟和RCEP国家的务实合作。
▲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共海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海南省外事办公室主任戴贞。记者 陈卫东摄
“上个月海南派出疫情以来全国首个升级代表团赴境外招商,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戴贞说,海南自贸港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有义务“率先”走出去推动国际合作,“下个月海南将继续派出团组开展系列赴境外交流活动,进一步彰显海南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个关键词是“面对面”。戴贞透露,春节后将会有多批外国政府代表和跨国企业负责人,和海南进行线下交流,海南将继续健全“外事+市县”“外事+园区”“外事+商务”格局,加大“引进来”力度,将外事资源、渠道、信息下沉到市县、园区、企业一线,以“经济外事”服务自贸港国际化建设。
“现在海南已与72个国家139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这是海南自贸港重要的‘朋友圈’资源。”戴贞说,2023年海南将不忘老朋友,与现有友城开展系列活动,促成一批项目落地,同时广交新朋友,继续扩大朋友圈,“我们将继续向友城地区民众发放‘友城礼券’,增进两地人员交流。同时也希望这些友城资源能够为海南的市场主体和老百姓所用,成为大家出国旅游、商务考察、境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海南省民政厅副厅长 陈月花
今年的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打造更多贴心可感的民生成果。1月14日,在政协第八届海南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通道”(第二场)上,海南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海南省委会副主委、海南省民政厅副厅长陈月花表示,海南民政部门将通过兜好底、优服务、促改革,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保障等民政管理领域发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海南民政贡献。
陈月花介绍,2022年以来,海南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织密兜牢民生安全网。主动扩围提标,将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3亿元,覆盖全省26.5万困难群众;持续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全面实施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持续推进,引导动员广大慈善力量和社会组织参与抗击疫情和助力乡村振兴。
▲海南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海南省委会副主委、海南省民政厅副厅长陈月花。记者 陈卫东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的一年,陈月花说,海南民政部门将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稳步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精准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进一步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让全省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在养老方面,海南将推动出台《海南省养老服务条例》,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并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普惠型养老服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谋划建设全省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在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集中力量打造“养治康教社”一体化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实施“福彩圆梦· 孤儿助学工程”,全力维护孤残、困境、留守等儿童合法权益。健全省、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未保工作网络,完善“六大保护”体系,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此外,海南还将大力推进民政领域的改革创新。”陈月花表示,民政部门将持续改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推广树葬、花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模式;抓好基层治理实验区创建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持续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适时开展“跨省通办”婚姻登记试点,提升幸福“加速度”,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惠仙
1月14日,省人大代表,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王惠仙亮相省两会记者招待会集体采访活动。王惠仙介绍,保亭在四大主导产业下,确立了气候康养、雨林度假、运动探险、文化创意、南药开发、热带果蔬、休闲农业、生物科创、智慧经济、总部经济等十个方面的特色重点产业,打造“三区三地”。
▲海南省人大代表,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王惠仙。记者 刘洋摄
王惠仙提到,去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与海南省院士联合会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康医学研究院建设,将聚焦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医学研究,打造健康医学科技产业研发中心,院士科技成果转换中心和健康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
“为加快研究院的建设,我们在引进资金支持、搭建运营平台和规划产业园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王惠仙说,下一步,保亭将与多名院士开展多层次的合作,推动保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保亭还将全力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各方面的工作,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提高保亭发展质量。
澳门海南同乡总会副会长、美亚集团董事长 张茜
1月14日下午,在政协第八届海南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通道”(第二场)现场,省政协委员,澳门海南同乡总会副会长、美亚集团董事长张茜在答记者问时建议,海南应广泛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发展商机,深化琼澳合作,助力海南自贸港在旅游、劳务、文化艺术和人才培训多层面实现突破。
张茜说,澳门与海南隔海相望,是亚太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首先,利用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展潜力,促进海南的劳务输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在于构建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关系。据有关统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8万亿美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
▲海南省政协委员,澳门海南同乡总会副会长、美亚集团董事长张茜。记者 陈卫东摄
此外,澳门正倾力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这些为澳门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潜力,显而易见,用工数量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所以,组织海南的务工人员到澳门就业,带动海南、澳门两地经济与社会发展。
其次,利用澳门在旅游业中的先进优势,促进海南旅游国际化发展。澳门的旅游资源集风景、文化、艺术、中西美食等为一体,是一个多元化旅游城市。尤其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门的国际化正是海南所欠缺的。海南应加强与澳门的深入合作,在旅游景区、产品开发、教育培训、特色文化、咨询服务以及反映各自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等方面,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开拓海南旅游业的国际化市场。
再次,利用澳门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创新优势,推动海南旅游文化建设。海南旅游业如果想突出重围,就要将自身特色展示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高端还是大众市场,都注重追求个性化与有创意的服务和产品。在文化艺术中的创新已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它显示的是一个地区的旅游特色,可以带来有力的购买力。应将海南特有的文化注入其中,在形成自身特色的过程中,集聚独立设计师品牌、大师工作室、艺术研究机构、时尚营销机构等,建设成有特色的全球知名品牌区域消费中心。
最后,利用澳门在旅游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海南旅游人才的在职培训。澳门作为著名的世界旅游教育及培训中心,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学院、酒店学院中的学员来澳门进行在职培训。海南应和澳门密切合作,为海南旅游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国际性人才。澳门全年都有许多大型品牌盛事活动,在会展业方面已发展成熟,这方面的人才也很多。海南可引进会展业界中的相关人才,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娱乐休闲方面的国际盛事活动以及与海洋相关的极限类运动等,提升海南旅游业的整体层次和品位。
“澳门的旅游业发展较早,无论从规划、管理、政策、文化等方面,都较为成熟,在澳门定居的琼籍人士有上万人,海南与澳门有条件有必要建立深度合作。”张茜说,2015年,“海口澳门”直飞航线开通;2018年,“三亚澳门”航线正式开通。除了空运,应促进两地之间直航轮渡以及陆路交通的发展。海南与澳门之间越来越便捷的通航有力推动琼澳之间的合作。
Copyright (c) 2010 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海南省妇女联合会 技术支持: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返回海南妇女网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红城湖路100号省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3号楼 琼ICP备1800130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