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 遭遇家庭暴力,如何安全地解除婚姻关系?

遭遇家庭暴力,如何安全地解除婚姻关系?
1970-01-01 08:33:38    评论:0 点击:

【案情简介】
  女子赵某和刘某相识一年后登记结婚,婚后不久,赵某就发现刘某的脾气暴躁,稍不顺心,就会骂骂咧咧,有时还会随手给她一巴掌。性情温顺的赵某觉得,结婚初期有点小摩擦是难免的,只要自己忍耐一阵,好言相劝,他一定会改掉坏脾气的。可是赵某越是忍让,刘某的暴力行为越严重,小打小骂逐渐发展成了拳打脚踢。就在赵某为自己的婚姻感到悲伤绝望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怀孕期间,刘某确实对她好了很多,并多次保证要好好照顾妻子和孩子,这些变化让赵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盼。不曾想,赵某生完孩子不到一星期,刘某就因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对身体虚弱的赵某大打出手,把她打昏过去。身体恢复以后,赵某几次想跟刘某提出离婚,可一想到刘某发怒时的样子就浑身发抖。赵某怎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又能解除婚姻关系呢?
 
【案例点评】
  这是一起因家庭暴力引发的婚姻纠纷。
  首先,家庭暴力是一种法律明文禁止的违法行为。家庭暴力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最常见的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家庭暴力。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很多人就本着“家丑不外扬”的心理,起初多保持沉默和容忍。殊不知,受害人的沉默和容忍不但不会息事宁人,反而会助长施暴人的嚣张气焰,让施暴人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本案中,刘某的行为就是从小打小骂逐渐发展成拳打脚踢的严重侵权行为。
  在婚姻家庭中,妇女一旦遭受家庭暴力,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必要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国《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第四十三条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婚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总之,当妇女遇到家庭暴力时,一定要及早制止,并采取下列措施:一是明确告诉施暴者,人身权利不容侵犯。尤其是对第一次施暴行为,要坚决说“不”。二是对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情节轻微的,可以向亲友、邻里、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或当事人所在单位求助。三是对情节严重的,迅速拨打“110”报警,配合警察做好相关笔录,还可向派出所或指定医疗机构提出伤情鉴定的申请。如果情况紧急,需要暂时与施暴者隔离的,可到亲友家暂避,也可到妇联、司法所等请求帮助。另外,家庭暴力情节严重的,还可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其次,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因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当事人可以诉请离婚。《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在诉请离婚的同时,还可以要求施暴方给予相应的损害赔偿,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最后,人身保护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保护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安全地解除婚姻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妇女,即便想离婚,也不敢提出来,担心遭受丈夫的进一步摧残。长期的家庭暴力已经让她们屈服于丈夫的淫威之下。如何让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摆脱恐惧,勇敢解除已经破裂的婚姻关系,是一大难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第三十一条规定:“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申请,可以在离婚诉讼提起之前、诉讼过程中或者诉讼终结后的6个月内提出。”根据该指南第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在48小时内做出是否批准的裁定。人民法院经审查或听证确信存在家庭暴力危险,如果不采取人身安全保护措施将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应当做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辖区的公安机关在接到人民法院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后,负有保护受害人人身安全的义务。被申请人在人身安全裁定生效期间,继续骚扰受害人、殴打或者威胁受害人及其亲属,威逼受害人撤诉或放弃正当权益,或有其他拒不履行生效裁定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相关规定,视其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人身保护令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已实施了好几年。
  就本案而言,受害人赵某可在提起离婚诉讼之前,先向所在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然后再向法院起诉离婚。或者直接去辖区派出所报案,避免刘某再对她施暴。在保证人身安全后,赵某就可以勇敢地提出离婚了。
  本案告诉我们,对于家庭暴力,不能一味地容忍。容忍是对家庭暴力的纵容,不但不会息事宁人,反而会进一步加深家庭矛盾。相反,面对家庭暴力,一定要及时制止,必要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错误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