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服务大厅 > 巾帼风采 > 女性风采 > > 文章页

致敬女科技工作者(九)| 吕淑果: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2-06-15 08:37:00

  编者按:今年3月以来,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发文,结合“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2022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热潮,经过广泛动员、层层推荐、资格审查、专家遴选等程序,评选出曾敏等20名2022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这其中有10名优秀的女科技工作者,让我们一起学习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汇聚强大合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吕淑果,博士,研究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现在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从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应用研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工作近20年,从黄海之滨的青岛来到南海西北部的海南岛,围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近年来,以突出问题为导向,开展了重要的实践行动。

    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规划》。以“管用、好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组织对全省13个沿海市县开展现场调研,深入到每一个海湾、每一段岸线、每一片滩涂湿地,识别突出问题百余个,按照“可量化、可评估、可考核”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海湾建设的近远期目标任务,编制《海南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规划》,于2021年底印发。我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得到冯忠华副省长的口头表扬。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是全国一盘棋,作为省级规划技术负责人和国家规划专家,需要在技术层面承上启下,自上而下逐级落实任务安排,组织编制我省“四个在哪里”问题清单、重点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清单、“美丽海湾”选划报告等,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数据资料及研究成果,对市县规划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时间紧任务重,却不辱使命圆满完成。

  开展陆域海水养殖尾水排口规范化设置,推动解决困扰我省30多年的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瓶颈问题。组织开展全省入海排污口调研,识别出养殖尾水无序排放是我省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长期矛盾的焦点问题,导致海岸带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实有效推动矛盾解决,在没有技术指南的困境下,组织团队按照实际编制调查方案和论证框架并不断完善,积极开展养殖尾水排放调研并推动排口规范化设置,足迹遍布全省陆域海水养殖区。推动解决区域现状尾水排放管数量多分布广、影响海岸带景观,尾水直排冲滩导致海岸带生态功能受损及污染局部海域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挖贝觅珠,谱写“新渔夫与海的美丽故事”。以昌化渔港为试点,在“塑料再思考”欧盟国际合作项目支持下,实施“无塑海洋”示范行动,鼓励渔民在捕鱼的同时将打捞到渔网中的塑料垃圾带回港口处理,探索渔民在日常渔业生产过程中参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路径。通过系统的试点工作,构建了海洋垃圾多元共治新格局。试点由最初仅1艘志愿渔船,到如今53艘200多名渔民,近30个社区、政府部门及各类社会群体直接参与海洋垃圾减量行动,形成了从政府、渔民到社会机构等多方联动、常态化协同工作机制,构建起 “以渔民为主体、社区及渔港等管理部门积极支持、环卫协同配合、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媒体宣传推动”的工作格局。探索了海洋垃圾去存量的有效解决途径。渔船到达的海域广、撒网作业面积大且渔网能深入水体甚至海底,海洋垃圾随着海流入网被带离海域,同时,过程不产生额外油耗,不增加船舶燃油排放,是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海洋塑料垃圾去存量解决方案。提升了参与群体的生态文明意识。广大渔民从最初的中立或质疑、习惯性随手将垃圾丢弃入海,到积极践行“垃圾不落海”、主动打捞垃圾,海洋生态环保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渔民和参与者的行动故事感召着更广泛的人群,启发更多民众身体力行支持“无塑海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