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服务大厅 > 巾帼风采 > 女性风采 > > 文章页

致敬女科技工作者(四)| 贺丽生:填补国内深海生物分子领域研究空白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22-06-16 22:08:00

  编者按:今年3月以来,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海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发文,结合“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2022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热潮,经过广泛动员、层层推荐、资格审查、专家遴选等程序,评选出曾敏等20名2022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这其中有10名优秀的女科技工作者,让我们一起学习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汇聚强大合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贺丽生2013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四完成人),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省“南海系列”之南海名家。自工作以来,她一直致力于深海乃至深渊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寻找科学与工程相结合的新方向,为发展深海事业而努力钻研、开拓进取;参与科考航次10余次,包括5次远洋航次,海上工作时间达300余天。2020年参加“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万米海试,在此次海试中,她搭乘“奋斗者”号下潜至万米海底,成功获得了万米海底的生物样品及一些原位测试的数据,同时也为后续的万米载人深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我国首位下潜到万米海底的女科学家。

  贺丽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深海生命系统。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但对海洋的了解却知之甚少,甚至还不及人类对月球的了解。

  深海特别是深渊生物的研究与陆生生物相比,相差甚远,原因之一便是获取深海生物样本困难。因此,为揽瓷器活,先做金刚钻。贺丽生与工程部门紧密合作,研制了生物诱捕器、保温防逃逸装置及底栖生物负压吸引器等,解决了深海及深渊底栖生物的采样问题。这些装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目前已在多个航次中包括南海、南海冷泉、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印度洋热液区甚至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渊获得了成功应用,捕获了大量深海及深渊生物样品,为我国深海及深渊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与其它大多数行业不同,海洋科学工作者需要经常出海,海上的部分工作对后面的科研分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14年至今,共参与了大小科考航次10余次,包括5次远洋航次,海上工作时间达300余天,其中最长的一次在海上72天。

  2020年10月-11月,贺丽生参与了“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深潜器的海试任务。“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13个潜次,其中包括8个连续万米潜次。万米海底的静水压极高,有1000多个大气压,所以万米深潜对潜器的要求是极其苛刻的,工程潜次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奋斗者”号性能的稳定,而贺丽生也因此获得了在此次海试中唯一一次应用海试的机会。贺丽生搭乘“奋斗者”号下潜至10902米深度,成功获得了万米海底的生物样品,及一些原位测试的数据,同时也为后续的万米海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奋斗者”号进行一次万米海试大约需要14个小时,出舱的时候,腿都是僵住的,不能立刻站起来。然而,海上工作即便困难再多,风险再大,贺丽生也会砥砺前行。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作为一名海洋人,将自己所学回报社会是贺丽生的责任和担当。为此,贺丽生积极参与各类海洋科普教育活动,如2021年3月参加了中科院“SELF格致论道”公益讲坛活动,借助此平台向社会公众介绍了深潜事业及万米深潜的经历;同时参与拍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宣传片,宣传中科院科普活动;参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科普日活动,并做了“万米深潜”的报告;为中国少儿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杂志撰写文章等。

  中科院在2014年建立了深渊专项B,贺丽生也参加并负责了其中的一些任务。深渊专项建立后,科研成果由之前的几篇增加到几十篇,揭示了深渊生物不同于浅海近缘物种的独特的生存策略,开创了我国“深渊生物学”的国际领先地位。脚踏实地、上下求索,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贺丽生坚守在自己的科研领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