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 大海的女儿——丁孟芳

大海的女儿——丁孟芳
2018-12-22 00:21:54    评论:0 点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像浪花一样美丽

  像沙滩一样细腻

  像大海一样无私

  像天空一样深邃

  丁孟芳,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四、第五届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原海口画院院长,海口市美协主席,第五届海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丁孟芳创作有150幅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和发表,代表作品《生息》等作品33幅次入选文化部、中国文联等主办的全国美展。曾获“全国优秀青少年宫工作者”、“海南大特区青年建设者奖章”、“海南省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海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海,能容纳百川。它的惊涛骇浪,昭示着对生命极限的考验

  白浪滔天,气势磅礴,乱石崩空,惊涛拍岸。一望无边的大海,舞腾着银色的波澜。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走进画家丁孟芳的画室,便见墙上挂着的、地上摆放着的各种气势宏大的大海绘画作品,那是何等宏伟壮丽的画幅啊!那些震撼人心的惊涛骇浪,沧桑苦涩的亘古磐石,所有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 画家的丁孟芳油画的品质,它们是那样的铿锵有力、质地厚实,其画面往往能给人的感官以强烈的冲击力。波涛汹涌的大海、硕果饱满的椰子树、勤劳朴实的海岛居民,无不以扎实饱满的布局和色彩契合构成展现其艺术的独特语言。画面中所凸显出的阳刚、强劲张力,也昭示着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海岛女艺术家对大海、对琼岛热土的眷恋和挚爱。丁孟芳常说,“用大海的语言来描绘大海的精神是我挥之不去的情结。只要面朝大海,我的心境就会明朗舒展开来。”

  海南成长•行走四方


丁孟芳写生玉包港

  出生于海岛、成长在海边的画家丁孟芳,注定会与大海发生一段故事。她天天看着大海,热爱大海,迷恋大海。她的一生执着地追逐大海,膜拜大海,所以才能读透大海。而大海也陶冶了丁孟芳,她开朗、豪爽、柔韧、知性。

  海南的画家往往体味着海南内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炊烟袅袅、椰林农舍、小桥流水……如果画到海洋,也多是描绘停泊港口的渔船渔排,海只是一个背景,一种点缀。这种对海岛生活“浅吟低唱”式的描绘,当然也很有味道,如陶渊明诗般“枯而实腴,淡而有味”。

  而当众多男性画家歌咏着“阴柔、母性的海南岛”,为其丰饶、湿润、多姿多彩的气候植被形态所迷恋之时,女画家丁孟芳却一头扎进大海的汹涌波涛之中,描绘出一个“阳刚、父性的海南岛”。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马良如是说:在她的作品中,有各种自然形态中的大海,更有与大自然相生相依的渔民。丁孟芳当然并不是渔民的后代,她之所以迷恋大海这一题材,来自于她的身世、经历和个人性格。

  海南土生土长的丁孟芳,对大海有着独特的情感和挚爱,这份情感缘于儿时。从幼年到童年,哥哥和她经常被送到外婆家,外婆家在澄迈老城的海边,门前有三株一体的椰树,出门就是海湾,那朝霞、夕阳、帆船和渔归的欣喜,叔伯婶娘的憨厚,那涨潮退潮后的海滩和海涂上五颜六色的小螃蟹与小跳鱼儿,还有那水中红树林枝桠的风吹倒影与掠过水面的海鸥,海鲜的银亮色与美味,都是她最深的印记。

  “那时外婆常带我到海滩上扒螺,天大地大海阔天空,常让小小的我紧紧靠在同样小小的外婆的身旁,眼望着远处岸边绿荫包裹的小村庄,生怕潮水突涨隔离了回家的路。”长大后每当听到那首“外婆的澎湖湾”,丁孟芳的心弦便会随之律动,这是她至今爱大海至深的烙印渊源。

  绘画对丁孟芳的影响是从高中开始,她至今很感念读高中时的美术启蒙老师王开鸿先生,也深受他的俄式风格小幅写生风景吸引。当知青时就因为懂画画而被抽去画农田基本建设等高线图,学会宏观俯瞰大地……

  让丁孟芳最感动的是,她的第一幅油画《五月果》1981年参加海南美展时,著名画家关则驹老师骑着单车找到她,鼓励她创作;后来这幅作品还入选了广东省女画家美展,这让丁孟芳当时很受激励。

  1979年丁孟芳于琼台师范美术专业毕业分配海口市青少年宫,1982年至1985年,丁孟芳在职读完了大学中文系毕业,并于1984至1985年有机会到广州美院油画系进修,有机会受到周大集、王肇民、徐坚白、杨尧、涂志伟、欧础坚等老师的指导,并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大师名作,回来工作中的坚持学习、研究,创作不断有进展

  1992年,丁孟芳调进海口画院开始专业创作生涯,1997年起任海口画院副院长。2000年起,丁孟芳开始负责海口画院工作。她曾连任三届民盟海南省委会常委•文化专委会主任,连任三届海口市美协主席,连任两届海南省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主持策划组织多项省市美术创作、研究、展览、交流活动,兢兢业业,1998年省政府批准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2年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30多年来,丁孟芳在业余和专业画家这个位置上坚守,读书作画走四方,平淡寂寞且快乐。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丁孟芳从东郊椰林开始,她沿着沙滩沿着海岸,游历了整个海南岛和广西北海、福建、山东、大连等海岸线,游历了海南的五指山五条河、黎村苗寨、热带雨林、自然生态村;她还曾游历了祖国的泰山、黄山、峨嵋山、武夷山、张家界、黄果树,还曾经沿着东北松花江看冰河瓦解,沿着汤旺河逆流而上;体验大西北黄土高坡、黄河之水、莫高窟,到达北疆王者之水喀纳斯、西疆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及内蒙东北端的田园牧歌室韦中俄边界小镇,对祖国山河东西南北的风土人文,对椰树与白杨树,槟榔与白桦,对四季情怀生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和赞叹。

  不仅如此,丁孟芳还游历了西欧、东欧、北美、澳洲等多个国家的风物和美术馆、博物馆、画廊、艺术学院,对西方油画的起源流派与其艺术的精湛更是深深震撼,对中国油画本土化海南特色作深沉思考。

  蔚蓝——孕育生灵的摇篮


丁孟芳于东方江边镇白查村采风

  艺术是人类最深层、最神秘、最迷人的表达方式,艺术创造是艺术家爱自然、爱生命的一种升华。

  在丁孟芳看来,海南岛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非常适合油彩创作,“是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孕育了我,给了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给了我对生活的理解、思索和热爱”。她说,“我对海南固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80年代我第一次到了北京后,感到远方的家乡像一片飘渺的绿叶方舟而遐想,后来从飞机上看海南,觉得宝岛更像一颗绿色宝石镶在蔚蓝的鹅绒布上,大海波光淼淼,那美的印记极为深刻。”

  她说,她挚爱大海,要将心中不一样的大海展现给人们。

  她说:大海就像妈妈一样!大海孕育了万物生灵!所以她常采用凝重浑厚的色调,造型夸张,追求深沉坚实的渔家古远图腾。

  作为画家,丁孟芳是不羁的。海上无风三尺浪,她曾在六七级风时的海滩上行走,赤脚踏浪,感受海与礁震耳发聩的奏鸣,海浪拍花舞雪,海风携咸带腥,在此情此景下不禁狂奔呐喊,让雨水咸浪扑面而来,有风景作品《迎潮》《山钦湾》《海之舞系列》等。

  丁孟芳3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有70%的作品是以大海为题材。这些以大海为题材的作品,或展示汹涌搏击的浪花飞舞、或波光点点平静而温柔的波浪、或在海边劳作的渔民等。画面具有依稀可见的触摸感和音乐般的韵律,给人美的享受。

  从丁孟芳代表着民俗风物与大海的两大系列作品“绿色诱惑”与“蓝色诱惑”中,可以看出其所展示的不单是一个“理性的色彩象征”,更重要的是弘扬深藏在“绿、蓝”背后壮阔、深沉、浑厚的民族性格、品质与地域精神。进入新世纪后,画家的视野及创作题材变得更加广阔,但不论是山川大地、乡村原野、古镇新城的风景画,抑或是黎村苗寨、都市社区芸芸众生的人物画,始终代替不了“大海”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

  为了这片片海,丁孟芳走遍了海南的海岸线:从海口西海岸、演丰沿海到铜鼓岭、八门湾、东郊椰林、博鳌、山钦湾、南燕湾、石梅湾、日月湾、神州半岛、香水湾、清水湾、海棠湾,到莺歌海、海尾、海头、龙门激浪、临高角、澄迈桥头等,那日出东方,海天一色的壮丽交响,那雄壮的涛声、铿锵的脚步声,那深厚充盈的渔歌无不网住了她的心弦。初次赴三沙, 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海碧波荡漾,五彩纷呈,丁孟芳震惊了:这片片蓝,不就是常常出现在梦中的那片片浩瀚的大海吗?

  丁孟芳多次到琼海潭门渔港采风、创作海南本土重大题材作品《南海 祖宗海》。这幅画取材于海南潭门港,描绘的是有雷达的“琼琼海09045”渔船上一群强壮、黝黑的渔民的力量与担当,注入了船在哪国在哪家在哪的理念。画这幅近2米高的油画作品,耗时近年,丁孟芳有时累到趴下:“每次画完此类作品,就像生了一个孩子!”

  而近期创作的水彩画《南海沧桑》也是丁孟芳的得意之作。这是她到潭门采风的时候,拜访了多名“帆船时代”的老船长,当看到老船长手中的《更路簿》和自制罗盘时,丁孟芳震撼了!她感慨于渔家汉子祖祖辈辈靠着这些闯海经验和自制的工具远赴三沙,在南海耕耘,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而他们留下来的东西能够证明:南海是中国的!

  她创作的百余幅作品曾参加国内外展览和发表,其渔歌系列代表作油画《生息》2004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渔祭•海汉铿锵》2009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丁孟芳的油画作品《南海•祖宗海》再一次入选。这三部作品得专家赞誉为南海人文史诗的经典代表作品。

  海南省美协副主席、海大艺术学院教授王家儒这样评价道: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丁孟芳所青睐的不是孤芳自赏式的形式把玩,也不是小资式个人情感低吟浅唱的抒怀,更不是玩世不恭的调侃与宣泄,而是从历史与人文的角度对孕育其生命的土地、大海以深情的讴歌,用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情怀去揭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丁孟芳说,画家要有担当。她目前正在采风写生,酝酿沉淀,潜心创作,准备办一场以“寻梦南海”为主题的展览,展出她对南海的审美、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南海深厚的情感。而海南省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丽三沙南海疆》大幅油画以及表现三沙风景多幅作品已经完成。

  翠绿——孕育生命的希望

  1995年,丁孟芳的第一次个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主题是“绿色诱惑”与“蓝色诱惑”;2010年,她的第四次个展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主题是“绿色家园•海语印象”,一直在展示她的海南美及文化主张。2011年,她的第五次艺术展“海南美”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举办,作为海口文化使者出访友好城市交流。她的8次个人画展,都是对梦幻家园海之南的礼赞。

  对于丁孟芳而言,家乡是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守望自己的家园——画海南,寻觅在天之涯海之角。她在油彩的发挥中,探索、磨合和寻找相对意义上的海南地域特色的个性语境,尝试以色彩的魅力去阐释和礼赞大地以及生生不息的人们,力求表现出本土的品质与精神,就像穿越行走在大自然的大画廊间,与之休戚与共,从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感受。

  “那苍翠欲滴的田园风物无不令人陶醉和神往。”于是,她走过五指山、鹦哥岭、霸王岭、尖峰岭、七仙岭、吊罗山原生态热带雨林黎村苗寨,走过从海口到儋州火山地带石器古村落,走过植物果园,创作了《榕•落地成林》《水•百岁圆梦》《地久天长》《谷仓前的黎妇》《十月黎垌》《可可果园》等系列作品。这其中多幅作品入选国家级全国美展和获奖。

  她画中的家园,是在热带亚热带光影下,特别是背光的强烈黑白构成如梦如幻的场景,绿如墨,蓝似靛,原生态金色船形屋的世界,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千古的扎染织贝与黥身纹脸遗痕,古远的渡水葫芦与现代化太阳能并存,有深山里黎妇与孩儿的眼神,表现对黎家传统文化及对母性的感知、理解和审美,表现真挚的人间情感。这就是丁孟芳的海南情结:用油彩表现她的文化认同 ,体现一种沧桑与悲壮,一种血汗与苦涩,一种恢弘与舒展,有的画厚重凝叠,笔法刀法交替磨合,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的生命感赞,其一笔一画揉入了画家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受……

  《椰城风景线》油画系列作品是丁孟芳探索现代都市生活的体现,这里包涵建设中的家园和逝去的家园,包涵人们面临的生活抉择,有《向左转•向右转》《恒》《轮滑宝贝》等作品 ;还有关注全球家园异国他乡的作品《俄罗斯美术馆窗外的风景》《醉秋》《西北记忆》等。80年代出生的人们在她描绘现代生活的油画《向左转•向右转》面前心有触动,感慨万千。

  近几年来,丁孟芳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她开始追求写意抒情,在油画创作中追求东方美学的意境与西方现代绘画的结合。在《家园》为题材的系列探索之作中,《绿的徜徉》《花语》等系列作品中,丁孟芳尝试走向写意乃至抽象绘画,不同于以往她的作品不时见出主旋律创作的痕迹,如今的她率意挥写,抒发的是个人心性的浪漫情趣,笔调更轻松恣肆,留给观者的想象力的空间也更大。

  “《绿的孕育》是一首生命的颂歌,清新鲜活引人入胜……”。正如原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先生对丁孟芳绘画作品的评价那样:“显示了她对海南热土的执着眷恋,对传统写实技法功力的掌握,特别是对壮美崇高美学品格的追求和刚毅厚重质朴风格的锤炼,充分显示她在绘画艺术上取得的可喜成绩,和许多真诚勤奋的画家一起,为海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更加难能可贵之处,在于画家没有满足已有的高度,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眼界更加开阔,视野更加宽广而不断向新的审美境界攀登,……观念上已经走向写意思维,这是近期画家丁孟芳创作的普遍特点,是艺术走向更加成熟的表现”。(见2011年1月中国《美术》杂志)

  我们期待画家新的飞跃。

  (撰稿:张茜翼)

错误报告  分享到: